出處:台灣房屋研究智庫工商時報/鍾志恆 2014-02-26
美國周二公布指標顯示2月消費者信心下降,而儘管去年全美房價成長,但在末季的上揚情況有所緩和。
紐約經濟諮商理事會周二公布2月消費者信心指數由1月的79.4降至78.1,並且低於原先預期。2月預期指數也由1月的80.8降至75.7。
凱斯╱席勒房價報告則顯示,去年第4季全美房價指數年增11.3%,只較第3季的年增11.2%略高。儘管如此,報告指出就全美國而言,房價已回到2004年的水準。
報告指出,去年12月的10大都會區和20大都會區房價,分別年增13.6%和13.4%,與市場預估的年增13.5%相當接近。
市場認為,美國房價回升,伴隨股市上漲,讓美國家庭的財富隨之增加。這將有助民眾增加消費,從而有利整體經濟成長。
去年12月未經季節性因素調整,10大都會區房價跟11月相比是持平,20大都會區房價則月跌0.1%,為連續第2個月下降。若經季節性因素調整後,10大都會區和20大都會區房價,分別月增0.8%。
就地區而言,芝加哥去年12月房價創1988年12月來最大的年增幅。達拉斯也創自2000年起漲以來最大年增幅度。丹佛則年跌0.1%,較2013年9月的歷史高點下跌0.7%。
雖然美國房價上漲,但房價報告對美國房市發出警訊。
標普道瓊斯指數調查委員會主委布里瑟(DAVID BLITZER)說,近期經濟數據,包括成屋銷售持續下跌,和營建許可表現疲弱等,都顯示美國房市面臨壓力的景象。
房價報告指出,房價和房貸利率走高,正降低民眾置產的能力。S& P╱EXPERIAN消費者信用違約指數反映的房貸違約率,已回到2008年金融危機前的水準,而銀行的放款標準則依舊嚴格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